俄军已开始第二阶段军事行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仿佛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两日喊谈判过两日划红线,但一直没变的是“每日催更”,催促美国北约更快更强的军援。
欧洲骑虎难下,最惨的是被架在火上烤的德国。作为世界第五大武器出口国,德国在向冲突地区运送武器方面是有限制的。但备受压力,德国已打破成规开始直接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弹药,但在更大型的武器方面德国一直很谨慎。
资料图
德国总理朔尔茨近来“压力山大”,德国现反对党基民盟一直呼吁向乌提供坦克等重型武器,乌克兰政府也请求德国提供100辆步兵车等武器装备。朔尔茨不希望德国做“出头鸟”,一直在避免向乌克兰提供更具进攻性的武器。
20日,德国联邦国防军副总监马库斯·劳本塔尔拒绝了乌克兰驻德大使提出的运送豹式坦克等重型武器的要求。朔尔茨随后也委婉地表示,德国已经没有多余的武器给乌克兰了,但将为德国军工企业提供资金,为乌克兰生产武器。
实际上早在4月初,德国联邦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就已明确,德国没有多余的库存给乌克兰了,德国对乌军援已“达到极限”,国防军现有装备“必须确保德国自身和联盟的防务”。
不难看出德国的尴尬。4月1日德国联邦国防部批准向乌克兰运送58辆PBV-501装甲车。然而这批曾被转手五次的装甲车却是东德时期的库存,前身为BMP-1装甲车,如今已年过三旬,而后德媒曝出,其中三分之一已不能使用。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左)访问顿涅茨克
可是朔尔茨的态度并不能代表联合执政政府的态度。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依然坚持强硬:从明年起,德国将不再进口俄罗斯石油,为乌克兰提供武器“不存在禁忌”,与此同时德国将向波罗的海国家提供进一步的军事支持。
被波兰批为对俄制裁的主要绊脚石,被泽连斯基称作“软弱”“害怕俄罗斯”,就连德国总理要去基辅都被拒了,如此不受待见,英媒还继续拱火。英国《每日电讯报》19日刊文痛斥德国“应该受到制裁”。文章表示,欧洲仍在从俄进口天然气和石油,其中大部分流入德国和意大利……任何购买德国商品的人,都是在为俄罗斯提供战争资金。
并且如今天然气价格飙升,莫斯科每天从欧洲入账8亿欧元。赚翻了。德国人不想做出牺牲,但其他人没理由容忍,“如果德国不停止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它也应该面临制裁”。文章建议,可以对德国出口实施6个月的禁令,并延长至战争结束或天然气管道关闭。又或者可以组织消费者抵制。英媒可曾想起,俄乌冲突期间,美国也大量购买了俄罗斯天然气,为其贡献多多。
针对德外长明天就不再进口俄罗斯能源的言论,德国财政部长林德纳公开与其唱反调:德国正努力终结对俄能源依赖,不过没那么快,“它需要一些时间”。德国的能源协会、企业也纷纷表达担忧:德国哪来的底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能源进口的转移?到头来,真正感到“肉痛”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资料图
被视为西方对俄制裁的“漏洞”,德国就差没被西方的口水淹没,如何才能既不耽误自身,又不落人口舌,还要在重重压力之下更多的帮助乌克兰?
德国决定向美国看齐。德国政府正准备进行三方武器交换,从而使乌克兰能够获得更重型的武器。具体办法是,斯洛文尼亚向乌克兰提供大量T-72坦克,然后德国再向斯洛文尼亚提供一批装备。德国国防部长兰布雷希特21日表示,德国已与一些东欧伙伴达成协议,将“在未来几天”向乌克兰提供新一批重武器,“那些是各国能够提供的坦克、装甲车或其他武器”。
兰布雷希特还说,德国将训练乌克兰军人使用德制PzH2000自行火炮,但德国不负责提供,因为没有库存,武器将由荷兰提供。
此前,斯洛伐克已为乌克兰提供了S-300系统,换来了美国将提供“爱国者”的承诺。“捉襟见肘”的德国也准备照抄美国,毕竟美国、英国、捷克和荷兰等盟国均已增加交付给乌克兰的重武器数量,德国再不行动,将如何自处?
俄军的第二阶段行动让西方更加有了紧迫感,面对西方加码的军援,俄罗斯中央军区副司令员22日表示,俄军将在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二阶段建立对顿巴斯及乌克兰南部的全面控制,进而保证通往克里米亚的陆地走廊畅通。
战争陷入持久化趋势,德国是否还将突破更多下限?真是纠结又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