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都市网!

今天是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关注社会热点

一起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

深圳又要跑出一个明星IPO

又一个“增收不增利”的典型。

健康医疗领域的IPO通常活跃于港交所。我也看到一组数据,2023年其实有28家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上市招股说明书但仍未上市的医疗企业,可以说是2023年赴港IPO数量最多的一个行业之一了。这个行业没有硬科技行业的瞩目与追逐,也没有C端企业的关注度,似乎是最没有“噱头”的一个行业。它们就像班级里的那种吃苦听话型的好学生,没有过高天赋也没有突然逆袭成为黑马的故事,它们交出的成绩也不够亮眼,无一不是陷入增收不增利的怪圈中,然后埋头苦干、找寻盈利的钥匙。虽然数字不够性感,但同样是创投视野里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付出的汗水与创造的价值也值得大家的关注与思考。我今天要讲的主角就是这28个努力的“学生”中的一个,叫健康160。2022年,它是中国最大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截至2023年6月30日,健康160的战绩是:连接超过3万家医疗健康机构、72万名医护人员,活跃用户为300万。不久前,健康160向港交所二次递交招股书。支撑其9轮融资的投资方包括:亚商资本、华欧创投基金、啟赋资本、基石资本、光信资本、三泽创投、中航信托、光谷医院、立桐投资、盈诚信资本等。70后大学教师做数字医疗,融了9轮还是从源头开始说起。健康160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罗宁政出生于1973年,从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曾任职过桂林工学院的老师。老师之后,罗宁政还有一段经历是在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担任信息科主任有13年之久,主要帮助医院做院内软件的研发、开发。公立医院里的那一套流程大家多少都知悉,老百姓办点事全靠窗口排队。早期给医院内部提供IT系统的公司很多(叫做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简称HRS),但没有独立于HRS之外的病人服务系统。虽然有挂号系统但没有支付、随访等服务性系统,完善性和应用深度不够。2005年,互联网热潮袭来,罗宁政便从医院辞职,与伙伴王明共同在深圳成立健康160的前身深圳宁远科技,围绕诊前、诊中、诊后,为医院提供SaaS系统解决方案。其早期主要的功能是挂号、排单、号的管理等,后面增加了支付、报告单推送,最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罗宁政思考的商业模式属于B2B2C:通过SaaS系统吸引医院加入,医院通过释放号源提供挂号、支付服务吸引一些患者,再通过患者吸引医生的加入,从而形成一个连接医院、患者和医生的平台。罗宁政选择这个方向在于,医疗类的SaaS系统复杂、专业度高,其实能够更好地构筑其竞争壁垒,这也是其优势所在。相当于要在一片贫瘠的土壤上要浇灌出花朵,培养传统的医院端、患者端、医生端三方的使用习惯和付费意识,这条路确实不好走。以下是健康160谋发展中所开启的一系列业务:成立至2010年之前,深圳宁达一直致力于做最大的预约挂号平台,可以说是其流量的“原始积累”。2010年后,公司开始切入数字医疗业务,开始做广告营销。2016年底企业内部战略大升级,公司收购了“一六零医药”涉及医药零售商业,将业务从原有就医服务上,全面扩展至大健康领域。2018年又正式对外推出“健康商城”板块,接入了体检、口腔、医美等消费级专科服务。也是在2018年,深圳宁达收购深圳瑞文泰药业涉及医药批发行业,并将其整合进医药板块组成了现在“健康160”的零售与批发业务,具备超万个SKU药品储备。2020年,发力医生品牌影响力。2022年,疫情推进了线上医院的共识,正式推出了160云医院SaaS解决方案,以“互联网+医院+医生”打造的全新云平台模式。这个模式是以会员费、服务费的形式替换之前免费服务。健康160花5年时间完成流量积累,此后一直在探索盈利,要完成医院、医生、患者三方的商业闭环。虽然建设平台容易,但这三方的需求都不太一样。用罗宁政的话说,大医院它不缺病人,可能关注的是运营效率的提升;而小型医疗机构关注的是如何形成品牌,获客;医生关注的是能不能自由执业,管理自己的患者。开疆拓土的资金除了自身造血之外,也经历过9次融资:啟赋资本投了天使轮500万,接着又和阿普瑞投资投了A轮2500万,基石资本和光信资本投了1.3亿B轮,随后如尔股权也加入进来。2015年,健康160在新三板挂牌并进行了两次定增融了7850万,由远致投资、盈信国富、啟赋资本、亚商资本出资、嘉富诚出资。2018年,为谋求港股上市选择在新三板终止挂牌。此后又融了两轮,中航信托、光谷医院、立桐投资、盈诚信资本参与其中。数字医疗,逃不过卖药看看健康160真刀真枪的账面成绩如何。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健康160实现营收2.79亿元、4.23亿元和5.25亿元;营收持续增长是事实。但亏损总额也在不断扩大,同期亏损为2987.6万元、1.52亿元和1.2亿元。此外,2023年上半年,健康160实现营收2.69亿元,全面亏损总额为2477.6万元。又一个“增收不增利”的典型。招股书也有解释,亏损是“由于我们正处于开发服务及产品、扩大医疗资源以及增加平台流量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成本及费用”。而且在公司的努力开源节流中,公司已经在缩小亏损了。细看的话,健康160的营收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数字化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即销售软件给客户做广告营销)和通过零售及批发渠道销售医疗健康用品(销售医疗用品)。有意思的是,公司七成收入都是靠卖药,成为被外界质疑商业模式的主因。据招股书,后者于2020年—2022年的贡献营收分别为1.55亿元、2.64亿元和3.85亿元,占总营收的55.56%、62.17%和73.33%。前者的同期贡献营收分别为1.24亿元、1.59亿元和1.4亿元,分别占总营收的44%、37.58%和26.67%。2023年上半年为8310万元,占总营收的30.85%。而且卖药的毛利率却远低于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2020年—2023年上半年,医药健康用品销售的毛利率分别为7.9%、4%、4.1%和2.1%,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的毛利率则分别为73.1%、76.6%、72.8%和75.4%。发现一件有意思的是,开头讲的28家中冲击IPO的数字医疗公司中,无论业务模型是否一致,不少都是靠卖药赚钱。比如营收规模最大的圆心科技,主营业务主要是卖药、在线问诊和保险。卖药一项占其全部收入的90%以上。但也是因为卖药的毛利率低,直接导致公司的整体毛利始终没有高于10%。2022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的智云健康,是慢病管理第一股,也被媒体指出披着健康管理的外衣卖药,净亏损金额一直在增长。另一家中国最大的线上慢病管理平台方舟云康,近60%的收入也是来自于线上零售药店服务。它的毛病也是同样的。看来,数字医疗行业尽管呈现多元化方向发展,但终究还是逃不过卖药。如此看来,包括健康160在内的这些数字医疗企业作为平台公司,未来也不可避免地会与大型互联网公司形成正面竞争,如果最后没有突破靠“卖药”作为主营收的话,商业竞争力自然会有所欠缺。投入大回报小的挑战数字医疗,注定是块难啃的骨头。医疗行业不规范,很多机构是国营,市场化的属性不强,内部管理也十分复杂。医疗行业的复杂性也使得医疗机构的SaaS系统特别复杂,投入大、产出小、回报小、回报慢,行业发展也特别慢。这个行业难以冒头就是根植在这样的土壤之中。实际上在2018年,行业就经历过倒闭潮。尽管对于数字医疗企业来说这一年非常关键,不仅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得到了认可,而且针对互联网医院也有明晰的定义。但腾爱医生、青苹果健康等盈利模式不清晰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也开始黯然离场,资本也逐渐在退潮。进入下半场的玩家显然已进入赛跑的白热化阶段,笼罩在盈利困局的数字医疗企业都急需上市获得更灵活的资金,这也是这两年数字医疗企业扎堆上市的诉求。上市之前,“卖药”虽然称不上是高壁垒业务,但却成为了让一众企业活下去的大动脉。这些数字医疗企业尽管在数字上还不够性感,但同样是创投视野里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不同行业土壤造就的创业姿态。经过二十年来互联网使用习惯的培养,以及疫情对线上经济的推动,包括健康160在内的这些企业其实一直努力在数字医疗领域耕耘,开疆扩土。这个意义不仅仅是商业价值上的,确实也为社会、为百姓创造了价值,倒逼了医疗系统的革新。就如健康160招股书所言,其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发展,改善了医患关系,优化了公共卫生支出的使用,让老百姓看病就医更加便捷。

深圳市 新浪众测 新浪众测 新浪科技公众号 新浪科技公众号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

相关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南都市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推荐阅读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河南都市网 hen.newsfc.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网站所有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